狗狗皮膚病吃什麼?狗狗異位性皮膚炎症狀/局部脫毛

毛孩抓不停、舔不停,甚至出現局部脫毛、紅疹結痂?這可能不是單純過敏,而是狗狗異位性皮膚炎或慢性皮膚病的警訊。皮膚問題不僅影響外觀,長期更可能造成搔癢焦躁、免疫負擔甚至感染。

狗狗異位性皮膚炎是什麼?
異位性皮膚炎(Canine Atopic Dermatitis, CAD)是一種慢性且易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疾病,常見於基因傾向體質的犬隻。主要因對環境中的塵蟎、花粉、黴菌、食物蛋白等產生過敏反應,引發皮膚發炎。

常見症狀有哪些?
持續搔癢、舔腳、啃尾巴根部

耳朵反覆紅腫發炎、甩頭搖耳

腋下、腹部、腳掌出現泛紅或結痂

局部脫毛、皮屑增多、皮膚變黑變厚

症狀可能依季節變化,或因壓力、飲食改變而惡化。

狗狗皮膚病可以吃什麼?
皮膚病的管理,除了外用藥物與環境清潔,「內在調養」也不可忽視:

1. 低過敏原飲食
選擇單一蛋白質來源、無穀低敏配方,如鴨肉、鹿肉、昆蟲蛋白等,能減少免疫系統負擔。

2. 補充Omega-3脂肪酸
魚油、亞麻仁油富含EPA/DHA,有助抗發炎與提升皮膚屏障功能。

3. 加入益生菌
調節腸道菌叢,增強免疫系統穩定性,減少過敏反應。

4. 維生素與礦物質補充
維生素E、鋅、維生素A等對皮膚修復極為關鍵,缺乏可能導致皮屑、脫毛情形加劇。

不建議餵食的食材
乳製品、雞蛋、牛肉:為常見食物過敏原

葡萄、洋蔥、巧克力:對狗有毒

高油鹽人類食物:會破壞皮脂平衡,加重發炎

飼主日常照護小提醒
每週清洗睡墊、玩具,降低塵蟎滋生

避免頻繁洗澡,每次洗澡使用溫和抗菌或皮膚專用洗毛精

觀察舔抓行為是否突然增加

就醫前可拍照紀錄皮膚變化,協助獸醫診斷狗狗皮膚病不僅外顯,更反映了體內免疫與消化系統的平衡問題。透過飲食調整與生活管理,加上早期發現、穩定追蹤,即使是異位性皮膚炎也能妥善控制,讓毛孩不再日夜癢到睡不著。

發佈留言